隨著2301合約逐漸臨近交割,市場開始關注國內豆粕高基差的回歸路徑,在供應偏緊、剛需釋放的影響下,油廠挺粕拋油思路持續,將制約豆粕現貨價格的調整空間,同時增加期貨價格的上行動能。
11月USDA報告利空有限
11月份美國農業部的月度供需報告,超預期上調美豆的單產和整體產量預估。在衣阿華州單產增加至59蒲式耳/英畝和密蘇里州單產增加至48蒲式耳/英畝的推動下,美國農業部最終上調美豆的單產預估至50.2蒲式耳/英畝。在單產上調的影響下,美豆2022/2023年度產量攀升至43.46億蒲式耳,如果預估成真,這將為歷史第四高位。但由于美豆壓榨量上調1000萬蒲式耳,至22.45億蒲式耳,最終年末庫存僅上調2000萬蒲式耳,至2.2億蒲式耳,雖然超出報告前的市場預期,但仍處于7年來的最低水平。因此,美國農業部的報告雖然超出市場預期,但是并未給美豆期價帶來過大壓力。在2023年1月份最終定產之前,美國農業部繼續調整產量的空間已經不大,市場關注焦點轉向美豆出口需求的調整對年末庫存的影響之上。尤其是此前受密西西比河沿岸駁船運輸受阻的影響,美豆出口一度明顯下降,隨后部分船貨轉向美國西北和東部港口。隨著近期密西西比河水位的回升,駁船運費明顯回落,美豆出口需求存在增長預期。尤其是在南美大豆四季度供應規模整體受限的背景下,全球大豆的采購需求將直接轉向美國市場。
在美國農業部報告過后,美國農業部世界農業展望委員會還發布了最新的基線預測報告。雖然完整報告將于2023年2月發布,但預測數據提前告訴市場,明年春天,美國農民會更偏愛種什么。美國強勁的本土需求預期將使得美豆種植面積在未來幾年保持與玉米的競爭力。WAOB預計,2023/2024年度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將從2022/2023年度的8750萬英畝降到8700萬英畝,但大豆產量有望達到44.80億蒲式耳,平均趨勢單產達到52蒲式耳/英畝,推動美豆產量超過今年。
美豆出口進度環比加快
隨著美豆收獲進入尾聲,市場關注焦點逐漸轉向美豆出口和內需的變化。截至11月3日的一周,美國2022/2023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79萬噸,低于上周的83噸。其中,對中國凈銷售92.7萬噸,高于上周的74.5萬噸,略低于去年同期的94萬噸。2022/2023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為3309萬噸,同比減少0.4%,周比增加0.9%。其中對中國的銷售量為1942萬噸,同比增幅維持在7.2%。截至11月3日的一周,2022/2023年度美豆全球周度出口裝船量275萬噸,周比略有加快;美豆全球累計出口裝船量1264萬噸,與去年同期1428萬噸相比仍落后164萬噸。對華出口裝船方面,截至11月3日的一周,2022/2023年度美豆對華出口裝船量197萬噸,美豆對華累計出口裝船量858萬噸,去年同期為971萬噸,同比落后113萬噸。根據貿易商統計數據,截至11月15日,11月份巴西對華出口裝運72萬噸,去年11月出口裝運174萬噸。截至11月15日,11月份以來阿根廷對華裝運大豆52萬噸。截至11月10日,11月份以來美豆對華裝運311萬噸??傮w來看,11月份以來,南北美對華裝運大豆總量約為435萬噸。隨著美國中西部地區迎來降雨,密西西比河部分河段的水位提高,令密西西比河駁船運費出現大幅回落。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當周,美國谷物運輸費用為每噸40.74美元,比一周前驟降49%,也是9月20日當周以來的最低價格,較10月份創下的歷史最高點105.85美元/噸下跌62%,不過目前的運費仍然比去年同期高出145%。隨著運費出現明顯回落,美灣地區大豆的出口競爭力明顯提升并再度超過美西,成為中國采購美國大豆的首選口岸。
從美豆壓榨市場來看,本周美國全國油籽加工商協會發布的月度壓榨報告顯示,2022年10月份美國大豆壓榨量呈現季節性增長,10月份美國大豆壓榨1.84464億蒲式耳,比9月份的1.58109億蒲式耳高出16.7%,比去年10月份的1.83993億蒲式耳提高0.3%,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目前美國大豆壓榨利潤位于歷史高位,截至2022年11月11日的一周,美國大豆壓榨利潤為每蒲式耳4.72美元,雖然周比下跌9.2%,連續三周出現回落,但仍處于歷史高位,這也提振美國大豆壓榨積極性,帶動美國大豆壓榨需求保持旺盛。同時NOPA報告顯示,10月底NOPA會員企業的豆油庫存為15.28億磅,比9月底的14.59億磅提高4.7%,這是8個月來首次增長,但比去年10月底的18.34億磅降低16.7%。整體來看,美國豆油的庫存水平仍處于近兩年來低位,在生物柴油需求增長的樂觀預期推動下,美豆油庫存壓力依然不大。
南美大豆面臨減產可能
11月份美國農業部的月度報告,將2022/2023 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預估下調150萬噸,至4950萬噸,反映出此前干旱可能給阿根廷大豆產量帶來不利影響。美國農業部報告公布之后,在“三峰”拉尼娜影響下,南美天氣題材炒作的大幕逐漸拉開。從全球7家氣象機構的預測來看,11月份太平洋中東部NINO3.4海域水溫均值已低于-1.0℃,已進入中等強度拉尼娜狀態。太平洋中東部NINO3.4海域的水溫在11月份達到峰值,并將自12月份起逐漸減弱,至2023年3月份回歸中性天氣模式。不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份正值南美大豆播種與生長的關鍵季節。
從往年拉尼娜對南美大豆產量的影響來看,拉尼娜對巴西大豆的產量影響存在不確定性,但對阿根廷大豆產量的影響一定會有,只是幅度的問題。2007/2008年度拉尼娜強度偏強,阿根廷大豆產量4620萬噸,同比下降260萬噸;2011/2012年度拉尼娜強度中等,阿根廷大豆產量4000萬噸,同比下降900萬噸;2017/2018年度的拉尼娜強度偏弱,阿根廷大豆產量3780萬噸,同比下降1720萬噸;2019/2020年度,異常天氣雖然沒有進展為拉尼娜,但是對阿根廷的產量也造成了些許沖擊,當年阿根廷大豆產量4970萬噸,同比下降560萬噸。因此,今冬明春拉尼娜的持續性和強度將對南美大豆產量前景產生重要影響,這也將成為市場最關注的不確定風險因素之一。從拉尼娜發生年份來看,美豆期價均不同程度受阿根廷減產因素影響,漲幅在10%—16%。因此,拉尼娜期間,市場對天氣炒作的熱情將支撐美豆期價保持易漲難跌走勢。
持倉顯示市場看好后市
目前,投機基金在CBOT市場持續累積豆類凈多持倉,這也是連續第四周增持。截至11月8日,投機基金在CBOT大豆期貨以及期權部位持有凈多單103908手,創下9月20日當周以來的最高凈多單,周比增加2579手。近兩年美豆凈多基金持倉最高為2020年10月份的23.8萬手左右。近十年美豆凈多持倉偏高區間為17萬—25萬手。同時,我們看到美豆系期貨期權基金凈多持倉均有所增加,其中美豆期貨期權基金凈多持倉增幅最大,雖然與歷史高位持倉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空間,但增幅最為明顯。
相比美豆,美豆粕和美豆油的基金凈多持倉已經達到歷史高位。目前美豆油基金凈多持倉10萬手,周比增加4957手,連續三周增加,近十年美豆油凈多持倉偏高區間集中在12萬手附近,目前美豆油基金凈多持倉仍在增加,向歷史高位繼續邁進。美豆粕基金凈多持倉9.34萬手,周比增加7387手。近十年美豆粕基金凈多持倉偏高區間集中在8萬—10萬手。
目前,美豆粕的基金凈多持倉已經達到歷史高位,這也反映出基金對美豆粕價格后期走勢的看好預期。從資金的角度來看,投機基金持倉居于高位,疊加拉尼娜影響下的天氣炒作預期,整個豆類期貨期權的凈多持倉存在繼續攀升的可能性,這也將制約整個豆類期價的調整空間。
國內供應維持偏緊格局
目前,國內大豆供應緊張格局仍未明顯緩解。雖然此前市場預期11—12月份國內大豆到港量明顯增加,11月預估到港800萬—850萬噸,12月預估到港量1000萬噸左右。但從港口大豆庫存水平來看,截至11月16日,國內港口大豆庫存為557萬噸,周比繼續下降35萬噸,反映出國內大豆現貨供應偏緊態勢尚未有效緩解。隨著近階段美元指數回落,美豆的進口成本有所回落。油廠近遠月大豆盤面榨利已有50—70元/噸的修復,加上過去一周遠期基差的放量成交,國內油廠12月船期的采購進度明顯加快。剛剛過去的一周,單周的訂單量就達到40船,預計在2023年1月份到港。但即便如此,明年一季度的采購仍有不小缺口,在短暫的大豆到港補充之后,中期來看國內大豆供應仍存偏緊的預期。
總體來看,市場對美豆產量調整的關注度下降,并逐漸轉向美豆需求。拉尼娜影響下的南美大豆產量調整進入市場視野?;饍舳喑謧}高位運行繼續對美豆價格構成支撐。美豆期價易漲難跌對國內進口成本的支撐作用有所體現。國內大豆到港節奏是市場關注的焦點,12月份的大豆到港增量已是明牌,遠期仍有采購缺口,對于緩解國內供應緊張預期影響有限。
隨著2301合約逐漸臨近交割,市場開始關注國內豆粕高基差的回歸路徑,在供應緊張持續、剛需釋放的影響下,油廠挺粕拋油思路持續將制約豆粕現貨價格的調整空間,同時將增加期貨價格的上行動能,從而在期現價格的雙向奔赴下,實現基差的順利回歸,這將成為12月份市場關注的重點。
(來源:期貨日報 )